这里大概是德国最迷你的大都会……
来源:网络
作者:
发布者:wangwenwen
发布日期:
阅读量:
免费留学咨询
小城市必定了无生气?那你可就想错了。至少施瓦本哈尔就并非如此:国际艺术、龙头企业、还有花花世界—这里应有尽有,步行便可以轻松体验。
作者: 塔吉娜·克鲁斯(Tatjana Kruse)
施瓦本哈尔(Schwäbisch Hall)的本地人管这座城市叫做“哈尔”,因为这座城市虽然在1802年并入符腾堡(Württemberg),然而居住在此的却是霍恩洛厄人(Hohenloher),而不是施瓦本人。问问这里的居民,就知道哈尔拥有着全德国最漂亮的市集广场,新教的圣米迦勒大教堂(Stadtkirche St. Michael)曾经统治该广场长达八百多年,著名的改革家约翰内斯・布伦茨(Johannes Brenz)还曾于十六世纪在此就职。中世纪与巴洛克的建筑风格在市集广场上交汇,仅有一墙之隔——1727年,哈尔的一场大火就在这里被扑灭。所有未能幸免的中世纪建筑都被巴洛克风格取而代之。二战期间,这些华丽的建筑逃过一劫。有着53级台阶(还是54级?最好亲自数数)和将近47米的高塔的圣米迦勒教堂是这座城市的标志,比邻施瓦本哈尔住房储蓄银行(Bausparkasse Schwäbisch Hall)的四块砖标识。在市集广场上,靠着市政府的外墙站上一会儿,就能悉数哈尔的市民:有人到周六开张的周市买菜,有人在如画的圣诞集市喝热红酒,还有人来参加城市慢跑——三王节慢跑(Dreikönigslauf) ——正逼近终点,还有人来品尝圣灵降临节时的蛋糕,来参加喷泉节的活动。夏季时有人来观看露天的剧场表演,秋天时有人庆祝多元文化友谊日。市集广场就是这座城市跃动的心脏。
说到市集广场:每年六到八月,米迦勒大教堂的阶梯上——与此城的天际线并列为最受游客欢迎的Instagram拍照主题——都会举行施瓦本哈尔露天戏剧节。历史悠久的市集广场就是天然的布景,上演着从古典名著、音乐剧到先锋派的各类戏剧作品。凭借这近百年的传统,哈尔已经成为露天戏剧节之都。很多刚刚成名的演员,往往和当地的临演一起,用他们精湛的表演为柔和的夏夜注入活力。而这一切都始于霍夫曼斯塔尔(Hugo von Hoffmannsthal,1874-1929)的剧作《每个人》(Jedermann)1925年在此上演。直到今天,这出戏每隔几年依然会在这里的舞台重现。首演时的口号是:不仅是来观看,也是来表明态度。赶上白天演员排练时,来市集广场也会不虚此行,因为可以近距离体验戏剧魔法的诞生过程。戏剧季还不会因为冬天来临而中断:寒冷的日子里,科赫尔河(Kocher)的岛上,新环球剧场(Neu Globe Theater)里继续上演着异彩纷呈的故事。
螺丝生产商雷诺德・福士(Reinhold Würth)的公司位于不到三十公里之外的昆策尔韶(Künzelsau),几十年来都因为其资助艺术创作而引人瞩目。因此,不仅是喜欢自己动手的人听说过福士(Würth)这个名字,艺术爱好者也知晓它的分量。丹麦建筑师亨宁・拉森(Henning Larsen)完美地在设计中将福士艺术馆(Kunsthalle Würth)镶嵌于哈尔的老城。通过这里的诸多展览,人们不仅可以一睹福士先生的收藏,还可以观赏从其他著名博物馆和收藏家手中借来的藏品。距离几米之遥的约翰尼特大教堂(Johanniterkirche)如今也成为了福士博物馆的分馆。除了中世纪的宗教及世俗艺术品之外,人们还可以在这里观赏到令人叹为观止的小霍尔拜因(Hans Holbein der Jüngere)的《仁慈圣母玛利亚》(Schutzmantelmadonna)。此外,在啤酒厂酿酒车间的屋顶上,还有一间紧邻艺术馆的餐馆,从餐厅里不仅可以眺望城市的美景,还能欣赏酿酒罐里蒸腾的烟雾。
提到施瓦本哈尔,许多人会想到与城市同名的当地住房储蓄银行,此外,哈尔以及附近区域还聚集了不少在各自行业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的公司,譬如风扇技术、桑拿建筑、飞机座椅或者填充与包装业,都为人们津津乐道。每年一二月,全球市场的领先企业都会来施瓦本哈尔参加高峰会议,巴登—符腾堡(Baden-Württemberg)州的前经济部长瓦特・杜宁博士(Dr. Walter Döring)是这一峰会的发起人。年年都有经理人和企业家从世界各地赶来,向本地的公司——这些中小企业,也大多是家族企业的“隐秘龙头”——学习。
市立公园是施瓦本哈尔的绿肺,当地人称其为“耕地”,因为忍饥挨饿的市民曾于战后在这里种植马铃薯果腹。1989年,以园艺展为契机,人们将这块土地重新整治,为这里带来了生机。从那以后,这快耕地就变成了一座占地十几公顷、一望无际的公园。时至今日,一入夏,游客和当地人就来到这里奔跑、嬉戏、野餐,遛狗、大家躺在草地上,或是在绿树之间热闹地跳着卡波舞(Capoeir)。赶上八月的大型夏夜活动,耕地又摇身一变,成为光盏与灯笼闪烁的海洋。
建于十六世纪的第十谷仓(Zehntscheuer),昔日帝国自由市的库房,在哈尔高耸矗立。从这座昔日谷仓的庞大体量,不难猜出当地的制盐与贸易为哈尔带来的富足。然而仓库早已不再储藏小麦。如今,这栋建筑物改名为新建筑大厅(Neubausaal),络绎不绝地前来登门的是风格迥异的艺术家:不仅有小型歌舞演员、古典管弦乐团成员、还有芭蕾舞演员,甚至少林寺的僧人也曾在此登台表演。
哈尔的欢庆活动,也展现了这座城市的多样性。在蛋糕节和喷泉节上,哈尔人庆祝自己的历史时尤为兴高采烈,庆祝这些盐商,这些昔日制盐工人的后代为这座城市创造的财富。然而还不仅如此:到了二月,还可以领略置身威尼斯的逼真体验:“维尼茨雅—哈利亚”(Hallia Venezia)狂欢节之际,在中世纪风情的巷弄里,充斥着带着奇特面具的民众。到了三月,爵士艺术音乐节上(JazzArtFestival),音乐家会在昔日的医院教堂里即兴演奏。到了秋天,城门前又举行国际前膛枪射击活动,硝烟中弥漫着狂野的西部浪漫气息。而在文化局举办的文学现场(Literatur live)系列活动上,来自德国各地的作家都受邀登上施瓦本哈尔的舞台。
施瓦本哈尔的独角兽队称得上是德国美式橄榄球运动的先锋:这支1983年成立的球队已经屡屡在德国冠军赛中称王。此外,独角兽队还常常投身关心青少年的工作。之所以偏爱这项典型的美式运动,可能与施瓦本哈尔以前曾经是美军驻扎地有关。时光流转,哈尔市民已彻底将这项运动“据为己有”——而且成绩可观。
哈尔洋溢着生活的惬意与乐趣,只要天气允许,人们总喜欢找一家咖啡馆或酒吧,坐在室外,轻松惬意的享受悠闲时光。数不清的咖啡屋、酒馆、茶肆、小吃亭,甚至星级餐厅都邀请着过路之人停留片刻。如果正在节食,那可最好别来哈尔:太多甜点都让人难以抗拒——从酸奶油蛋糕到康堡月饼(Comburg-Möndchen)——一种淋了巧克力奶油的杏仁饼干。
施瓦本哈尔拥有着多元的文化和雄厚的经济,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最迷你的大都市。但是哈尔仍然凭借它独特的轻松氛围,让人感到宾至如归。
原标题:《城市面貌 施瓦本哈尔—大概是世上最迷你的大都会》
作者:塔吉娜·克鲁斯(Tatjana Kruse),侦探小说作家,曾就读于施瓦本哈尔女子高中,至今依然在这里居住和工作——出于信念。
版权 & 翻译:歌德学院